据说它起源于英格兰,但对于其渊源的详细情况我们今天却一无所知。
这种牌戏虽然需要一定的出牌技巧,但牌手的运气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因此,人们常常把这一牌戏看作是纯娱乐性的消遣,在工作之余玩一玩,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。
牌手: 三至七名,在 “噢, 地狱!”中,每位牌手都是定约人,他们分别完成自己的定约而努力。
牌手为四名时,牌戏效果最佳。
牌: 标准52张牌。
每一种花包里,牌的大小顺序是:A(高)、K,Q,J,10,9,8,7,6,5,4,3,2. 局与盘:一盘比赛可以包括若干局,一局比赛以一次发牌为标志。
第一局,每名牌手手中只发到一张牌;第二局,两张牌;第三局,三张牌,以此类推。
牌手为三名时,一盘比赛共计十五局;牌手为四名时,一盘有十三局;牌手为五名,十局;牌手为六名时,八局;牌手为七名时,则一盘比赛只能打七局了。
一盘比赛的局数可以酌情删减,一缩短一盘戏所用的时间。
叫牌:坐在发牌人左倒的牌手第一个开始叫牌,然后每位牌手依次叫牌,而不能Pass;其所叫数字就是他为了完成约所必须赢得的墩数,如果愿意,他可以叫零墩,其含义与Pass相近。
当然,每次叫牌的墩数要受到牌手牌数的限制。
在第一局中,牌手们的叫牌只有两种选择:零墩成一墩。
而四人“ 噢, 地狱!”最后一局中的叫牌墩数则可以从零墩到十三墩不等。
暴露牌:如果一名牌手将手牌暴露,或未按正常顺序将牌打出,则已暴暴的牌成为明牌置于桌上,该牌手必须在下一次出牌的时候将这张暴露牌打出。
有牌不跟:如果一名牌手持有与首家打出牌花色一致的手牌,而没有将它打出,这种犯规行为叫“有牌不跟”。
犯规的牌手如果在下一出牌圈首家出牌之前不发现自己有牌 一般地讲,输墩要比赢墩容易,尤其是当是手牌为四张或四张以上的时候。
经验丰富的牌手,往往先估算一下自己手牌可能赢得的墩数,然后用这个数字减去1,从而得出自己应当叫的墩数。
由于发牌人最后一个叫牌,因此他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,即他可以通过总览分析前面牌手的叫牌情况,大致推算出自己每墩牌的输赢比率。
虽然有时发牌人不敢贸然断定自己的得墩数目,但他却可以借助于某些想完成自己的定约的其他牌手的努力,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作为发牌人的牌手,有能力高瞻远瞩,左右全局,他既可以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定约,也可以居心叵测地搅乱一池春水,使自己的对手无法各得其所。
首家出牌时,应率先打出前途未卜的一门花色,通过这张抛砖引玉的试探牌,我们可以弄清楚未来的形势。
从上面给出的这个牌例中我们可以找出这种打法的依据来:假设手牌。
这时如果是首家出牌,就应该率先打出草花。
一但打出牌有♥A,6,4,2,♣J,10,9,方块为将,叫一墩牌。
这时如果是首家出牌,就应当率先打出草花。
一但打出的第一张草花能够赢墩,那么就可以将红心A冷藏起来,以后找机会将它垫出;如果打出的第一张草花未能赢墩,则在以后的出牌过程中要尽量先垫光草花,而留下红心A,准备一但上手红心,就赢得这几乎是志在必得的一墩。
如果叫牌叫的偏低,那么在最初的几墩牌中要尽量出小牌,保留大牌,以避免拿到多余的赢墩。
在实战中,这策略常常与上边提到的打试样牌的理论相矛盾。
何时采用前或何时采用后者,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对于每位牌手来说,最重要的是确保自己在打出最后一张牌之前,赢得必要的墩数,以完成定约。
举个极端的例子:当你持有方块A,2时,就绝不能在第一次出方块的时候打出2来敷衍,而期望A在今后的出牌圈中为你赢一墩(方块为将的情况例外)。
西手叫一墩的原理是这样的:如果其叫牌过低,那么他可能在黑桃10上被逼得一赢墩;如果其叫牌过高,那么他有足够的小牌垫出,从而达到输墩的目的。
北手认为他可以凭借手中大牌拿到至少三个赢墩,红心中的三张牌很可能被逼赢得三墩。
东手期望在将牌中赢得两墩,然后或是在方块中被逼赢得一墩,或是利用将牌主动擒杀赢得一墩,从而完成自己三墩的定约。
南手叫三墩也有他充足的理由:首先他指望在将牌和方块中有所作为,先拿下两墩;此外,南手还有可能在红心长套中拿到一至二墩,因此他经过周密推算之后,试叫了三墩。
在这里,东手表显得十分狡猾。
他本来完全可以用手牌中的红心10吃张,赢得这一墩牌。
但是由于他担心其他牌手的将牌或许较长(将 K,5,3也包括进来考虑),于是便改变了主意。
无论怎样,舍弃红心8都是一种上策,因为万一北手再打出一张红心,而东手志在必赢,那么东手跟着再打出黑桃2,就可以安全脱险了。
以后无论形势怎样变化,东手的两张将牌都必定赢墩。